最新消息:涵西街元旦啟新。
從煥然一新的升仙橋南小街,到煙火聚集的十勝街,再到蓄勢待發的涵西街……
海發控股歷史街區修復更新的步伐從未停歇,也走得更加從容和自信。
南方的城市,總是和水離不開關系,泰州也不例外,海陵更是如此。
“游”在海陵,真實可行,你甚至可以坐上水上觀光巴士“游”在大街小巷、“穿梭”于不同景點。
不似其他城市看到的江河湖海,在海陵看到的水,更多的是詩里所云的“小橋流水”,是“人家”門口的小河水,更婉約、更親人。
在老城西邊,有這樣一條河,屬淮河水系,南端與北城河相臨,北端匯入通揚運河。《崇禎泰州志》中有言,“在北門東壩下,為草船業聚之地”“旁有嘉慶年草河石碑”。
一條河旁就是一條街,這在以“水城”著稱的泰州再常見不過了,水里游的和路上跑的可以并肩前進,草河也不例外。
為溝通上持下河水系,草河旁修建了地下涵洞,草河水與北城河相通保上下河水系,因位于涵洞西側,草河旁的街道也有了新的名字——涵西街。
早在西漢年間,涵西街所處地塊便是以鹽業為主的商業中心。
到了近代,因著草河的通達,涵西街逐漸演變為南北物流交易的集散地。
這里店鋪林立、商賈云集、游人如織,商貿歷史源遠流長。
你可以循著道光年間的詩句“奪魁品罷雨前茶,樓開綠雨試新茶”的窺得泰州早茶的繁忙景象;
跟著《桃花扇》中“芳草煙中尋粉黛,斜陽影里說英雄”的唱詞照見俞氏漁壯園那支“聲伎甲江南”的昆班風采;
聽著“一當鋪、二錢莊、三油坊、四布莊”的兒歌勾畫“蘇中地區當鋪之冠”同泰當鋪的龐大規模。
歲月流轉,時鐘的指針撥轉至現在,涵西街的古巷景觀似乎未曾改變,更是擁有一種坐看風云變幻的淡泊與從容。
在這背后,是海發人為延續城市文脈所做出的不懈努力。
海發控股堅持以“修舊如舊”的繡花針功夫為古巷賦予鮮活的生命力,在修繕老房屋的過程中,從材料、結構到樣式,都保持老建筑的原貌。
一番修繕后,昔日繁盛的涵西街恢復原有的風貌,而我們也得以看見一座城市心中的悠久歲月,在曲折小巷中放慢的時間。
涵西街業態培育堅持“漸進式、微創新”的發展思路,在傳承中創新,在創新中發展,讓歷史建筑“用”起來,讓非遺傳承“潮”起來,讓傳統街區“火”起來。
聚焦非遺傳承,挖掘本土文化資源,涵西街招商工作如火如荼,老泰州餐飲、非遺古方米酒、見山咖啡、今磨坊、涵西米酒、東方糕點、藕紀·藕粉圓等9家品牌接連入駐,招商率達100%,“新產業”有序裝進“老建筑”。
原位于泰州單聲珍藏文物館的民國煙畫精品展也遷至涵西街,即將啟幕。
展覽藏品共一萬逾枚,此次在涵西街共展出兩千逾枚,共分為歷代名女、中國風景、十二生肖、水滸傳、西游記等61個題材,并有《朱柏廬治家格言》、小謎語、封神榜、貂蟬以及著名的電影明星蝴蝶、阮玲玉、王人美的風采。
涵西是一本意蘊深厚的古書,海發人接過時代的“接力棒”在這里“執筆落字”,行走的游人在這里“品讀賞味”。
幽深小巷是情節線,小橋是過渡章,四季風物是內容,每一棟古樸店鋪是每個篇章的精彩之處,故事悄然鋪展。
順著草河、沿著涵西街一路走下去,海發將繼續鉚足干勁,讓古往今來的涵西故事掀起新的精彩高潮、續寫新的繁茂篇章。